LA专题 | “与自然共生”:英国儿童游戏场地改造 | 伍利·海伦 索美列斯特-沃德·阿利松 布拉德肖·凯特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第2期 P84-97
伍利·海伦,索美列斯特 - 沃德·阿利松,布拉德肖·凯特,汤湃.“与自然共生”:英国儿童游戏场地改造[J].风景园林,2022,29(2):84-97.
“与自然共生”:谢菲尔德市儿童游戏场地改造项目启示
(英)伍利·海伦
女 / 谢菲尔德大学风景园林系代理系主任、教授 / 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成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成员 / GUIC国际研究组中国研究组组长 /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中的儿童友好环境研究
(英)索美列斯特-沃德·阿利松
女 / 谢菲尔德大学本科生助教 / 谢菲尔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 研究方向为儿童友好环境政策和文献研究
(英)布拉德肖·凯特
女 / 谢菲尔德市房屋管理部高级官员 / 研究方向为居民楼和社区的儿童活动场地改造
汤湃
女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站博士后 / GUIC 国际研究组成员 / 研究方向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
摘要
风景园林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以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例,劳动党政府于2008年提出的《儿童计划》和《游戏策略》,在为儿童游戏场地的更新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间接推动了儿童场地设计导则与标准的发展。然而随着2010年政府换届,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发展方案被移出了英国国家发展计划。将着重介绍在政策变化的背景下,于英格兰北部谢菲尔德市进行的名为“与自然共生”政府资助项目的实践经验,重点探究在政策引导的背景下,通过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自然化改造的方式对社区户外空间进行适儿化提升的过程、方式和成果。将从多元参与协同工作的机制、儿童参与社区改造的方式以及儿童游戏场地的游戏价值提升等多个方面阐释该项目,为中国“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社区环境优化提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供基于英国经验的应对策略;对因地制宜地建设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及社区提供基于前沿实践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儿童友好;政策;游戏价值;自然型游戏场地;参与式设计
1 背景
1.1 英格兰儿童户外环境发展政策
2008—2010年英国劳动党政府颁布的儿童友好政策《儿童计划》(Children’s Plan)和《游戏策略》(Play Strategy)提出政府将投入2.35亿英镑用于全英格兰地区共3 500个儿童游戏场地的新建和改造。在此之前,英格兰的儿童游戏场地通常采用“组合器械–围栏–地毯”的模式进行搭建;而这种被称为“KFC”(kit, fence and carpet)模式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并不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此后,为引导更加有趣且具有更高游戏价值的游戏场地建设,《为了游戏而设计》(Design for Play)和《游戏中的风险管理》(Managing Risk in Play Provision)2份补充文件相继提出。然而,2010年英国大选以后,由于预算缩减,大批量取消了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
1.2 社区合作的工作方式
开展社区合作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格兰社区规划项目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和乡村计划法(1970年)》中明确规定了规划人员需要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此外,近些年政府福利彩票基金(National Lottery)发起的基础设施资助项目也明确要求申请人需详细考虑社区的参与方式。聚焦于儿童群体,儿童的参与权(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力)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中明确提出的内容。为响应《公约》的倡议,世界各国普遍开展关于儿童参与的研究,但少有研究详细描述由儿童参与所带来的社区长远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深入解读于2011—2014年在英格兰北部城市谢菲尔德市开展的“与自然共生”社区儿童游戏场地营造项目,希望为儿童游戏场地优化提升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儿童参与社区环境更新。
2 “与自然共生”项目内容
2.1 社区参与型活动
“与自然共生”以改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中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为目标,是由谢菲尔德住房管理部门、谢菲尔德和罗瑟汉姆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谢菲尔德大学三方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负责开展的儿童游戏场地改造项目。为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联合团队因地制宜地为每个社区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
2.1.1 “欢乐日”活动
“欢乐日”举办的主要目的是为社区成员创造一个走出家门在社区绿色公共空间中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图1)。在“欢乐日”活动中,项目团队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改造项目的情况介绍给社区儿童和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并初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户外场地的功能需求。
1 草坪上开展的“欢乐日”活动
2.1.2 种植活动
在种植活动中儿童在园艺师的带领下在社区绿地种植宿根花卉、药用植物、藤蔓植物以及果树,丰富的植物不仅使社区绿地的植物多样性得到了提高,而且也活跃了社区氛围,让儿童真正地参与到社区环境的改造中(图2)。
2 种植活动中可以让儿童带回家种植的吊篮
2.1.3 社区创意活动
创意艺术活动通常依据社区的特征来开展,主要通过环境艺术、设施、壁画、标志设计和装饰品等元素的置入,临时或永久地改变场地面貌(图3);活动过程强调鼓励儿童使用在活动现场收集的或者是从其他地方带来的天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3 壁画活动中青少年在墙面上绘画
2.1.4 趣味运动会
社区中的趣味运动会包括小木屋建造、定向运动、雕塑步道、复活节彩蛋狩猎、地图测绘和步道建造等。这些多样的活动通过较为灵活的组织形式充分挖掘户外场地中的现有游戏设施、独特地形和其他自然要素更加丰富的游戏价值。
2.1.5 宠物狗展览
在项目开展的社区之一,户外公共场地大多为遛狗人群使用,因此团队在该社区发起了一次宠物狗展览作为独特的社区活动(图4)。宠物狗展览为场地的不同使用人群创造了交流机会,对促进社区公共空间的共享使用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4 研究人员在宠物狗展览现场
2.1.6 “运动日”活动
“运动日”活动举办的最初目的是想要增进社区与当地小学的互动,将社区中的闲置空地加以改造,让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受到儿童的欢迎。谢菲尔德市市长出席了该社区举办的第一个“运动日”活动,自此以后,“运动日”持续举办了8年,在这期间,最初参与“活动日”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他们的弟弟和妹妹在他们的带领下延续了对场地的使用习惯,在不同年龄孩子们之间形成了“游戏传统”的传递。
2.1.7 “记忆中的街巷”活动
一些社区有较高比例的老年人,老年人在一些情况下认为吵闹的儿童户外游戏会影响到他们安静的生活。为消除这样的误解并促进老幼人群的交流,团队设计了一项名为“记忆中的街巷”的活动。活动中社区中居住的老年人会带来自己以前的照片,与儿童一起回忆他们童年时社区的样子和童年经常做的游戏。
2.2 社区儿童游戏场地设施更新
在“与自然共生”项目开展的社区儿童游戏场地通常设置在住宅间绿地中。这些儿童游戏场地质量普遍较差,仅由草地、灌木丛和穿过绿地的小径等简单的景观元素构成;并且儿童游戏设施大多已经损坏。在每个儿童游戏场地改造项目的最初阶段,研究团队都对用户对于场地的使用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造建议。
2.2.1 宅间儿童游戏场地
场地在改造前,秋千的座位已经损坏,只剩下框架;场地中央区域的交通岛也已不在,只在地面留下一个圆形的痕迹;也可以看到场地仍然保留着陈旧的攀爬架,然而攀爬架下面已经没有任何形式的安全铺装(图5)。在改造中,团队在场地中置入了一个用石笼围成的种植池并移除了大面积柏油碎石铺装的硬质区域,栽植树木,引入混植草坪,极大地提升了场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配置了新的游戏设备,采用灵活的布置形式为整个游戏场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游戏机会,提高了整个场地的可游玩性(图6)。
5 改造前的宅间儿童游戏场地
6 改造后的宅间儿童游戏场地
2.2.2 通学路旁儿童游戏场地
第二个进行改造提升的场地在一条通往学校的小路旁(图7)。在改造之前,这个场地只有一个没有了座位的秋千架,并且时常有社会青年在此聚集,这些情况导致了场地的失序感。对该场地改造的第一步就是移除旧的秋千架,并将秋千架下的铺装场地改造成了草坪;在此期间,团队与当地的学校也进行了深入讨论,参考校方提出的建议,团队决定在上学的路上为儿童提供可进行短暂停留和安全游戏的小型游戏场地(图8),为儿童提供他们喜爱的并且有趣的游戏机会。
7 改造前的通学路旁儿童游戏场地
8 改造后的通学路旁儿童游戏场地
2.2.3 社区公共绿地儿童游戏场地
第三个改造的儿童游戏场地是一个位于社区公共绿地道路交叉口边的三角形场地(图9、10)。调研时团队设计师发现冬天下雪的时候,孩子们经常在场地中的草坡滑雪橇。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宽敞的雪橇活动场地,场地中现存的游戏设施都被移除,只剩下草坪中可降解的地坪以及围合秋千区域的栅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改造,研究团队在该场地组织了多次社区参与型活动,在观察了人们对于场地的使用行为以及与社区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以后,设计师决定在草坡上增设滑梯,在场地中增设沙池(图10)。
9 改造前的社区公共绿地儿童游戏场地
10 改造后的社区公共绿地儿童游戏场地
3 “与自然共生”项目反思与经验
3.1 可行性研究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
社区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组织团队需要细致考虑活动全程所有步骤的可行性,以便能够对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预判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由于有儿童和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参与,前期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管控预案是社区参与型活动得以成功开展的关键。
3.2 用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
项目开展期间面对多元文化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当地社区,研究团队遇到了诸多挑战,通过与多种文化背景的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友好的合作关系并且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氛围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可以认为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并非简单地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质量,而是通过社区参与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展开对理想社区环境的想象,并且开放地讨论不同社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在居民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包容性社区的建设和社区友好和谐氛围的营造。
3.3 建立与社区的信任合作关系
项目团队提供了一种成功在社区组织活动和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改造的模式,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与社区建立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基于项目项目经验,团队认为第三方团体或者是在社区中具有一定威信力的人员来建立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较为有效的方式;此外,与社区管理团队之间建立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也有助于推进改造项目在社区中的顺利实施。
4 “与自然共生”项目效益与经验
项目并未随结题而消逝,从项目开始执行至今,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一直持续影响着社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个项目让居民重新审视并使用社区中的绿色场地,同时也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环境和服务能力的满意程度。在经过改造的社区中,游戏场地的游戏价值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采用Woolley & Lowe评价工具进行的研究前后对比显示,所有改造后的社区游戏场地的游戏价值都有明显提升。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于为社区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居民提供了友好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增进了解,促进社区形成友好包容的氛围。英国英格兰地区实施的“与自然共生”项目,其成功经验在多元协同工作机制、儿童参与方式以及社区空间改造等方面为我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参考。综合考虑我国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项目为因地制宜地创建中国儿童友好城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国际前沿的实践策略和经验。
图表来源: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UNHCHR.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R]. Geneva: UNCHR, 1989.
[2]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The Children’s Plan: 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R]. Sheffield: TSO, 2008.
[3]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and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The Play Strategy[R]. Sheffield: DCSF Publications, 2008.
[4] WOOLLEY H. Where do the Children Play? How Policy can Influence Practice [J]. Municipal Engineer, 160: 89-95.
[5] WOOLLEY H, LOWE A.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y Value and Design Approach of Outdoor Play Spaces[J]. Landscape Research, 2011, 38(1): 53-74.
[6] SHACKELL A, BUTLER N, DOLYE P, et al. Design for Play: A Guide to Creating Successful Play Spaces[R]. Sheffield: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with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s, 2008.
[7] BALL D, GILL T, SPIEGAL B. Managing Risk in Play Provision: Implementation Guide[R]. Sheffield: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with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s, 2008.
[8] ARNSTEIN S R.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 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 1969, 35(4): 216-224.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02刊首语 | 王晞月:区域水系统营建
《风景园林》2022-02目录 | 区域水系统营建 | 儿童友好城市户外环境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02 区域水系统营建 | 儿童友好城市户外环境
LA专题 | 我国城市儿童游戏空间设计需重视自然性、多样性和挑战性 | 王霞 胡心然 乔雪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王亚莺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